html模版上海成為國資國企改革排頭兵,分類改革調動企業發展活力


2013年12月17日,上海率先發佈首個地方國資國企改革方案,共20條,拉開瞭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的序幕,成為本輪國改中地方國有企業改革的排頭兵。
作為全國地方國資的“第一重鎮”,上海以國資管理創新帶動國企改革發展,管好國資、放活國企,加快國企創新轉型,並著力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帶動作用。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2016年上海地方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1萬億元、利潤總額3058億元、資產總額16.8萬億元,分別約占全國全部地方監管企業總量的1/6、1/4、1/5,均排名全國省區市和計劃單列市之首。其中,實體經濟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7%、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2.2%,實現“好於預期、高於全國”的目標。
管理創新:從管企業轉向管資本
2013年12月,上海出臺國資國企改革“20條”,要求國資監管加速從“管資產與管人、管事相結合”,向“管資本為主”轉變,實現國有資本配置價值最大化。
近年來,上海堅持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資監管,重點抓好資本佈局、資本運作、資本回報、資本安全。按照“直接監管為主、委托監管為輔”的國資監管體制要求,完成市屬金融企業國資實現統一管理。推動企業加大對重點領域和關鍵行業的投入,連續保持每年3000多億元增量投資,實施創新發展、重組整合、清理退出“三個一批”。截至2016年底,國資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等四大領域的集中度達75%。
近50套主要生產裝置平均開工率同比提高3.7個百分點、生產制造成本下降4.4億元、安全生產事故數下降40%……2016年上半年,華誼集團交出亮點頗多的半年報,與改革密不可分:上半年,華誼以上市公司雙錢股份為平臺,將旗下7傢單位優質資產註入,實現瞭核心資產上市,並募集資金37億元,有力助推降成本、強主業。電動調整床
嘗到甜頭的還有上海儀電。近年來,上海儀電投資並購一批民營企業,並設定業績對賭條款,充分發揮經營團隊的積極性。截至2015年底,集團合並報表范圍內的混合所有制企業的資產和利潤總額已分別占37.3%、56.4%。引資背後是引智、引各類技術、市場和團隊,推動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上海以創新資本運作為突破,加快國有資本有序流動,組建並啟動國際、國盛兩大國資運營平臺運營,完善國有資本運營相關規則等制度體系。國際集團完成上港集團與錦江航運重組,國盛集團以上海建工為標的發行的可交換公司債創造瞭國內證券市場可交換公司債最大規模。發行中證“上海國企ETF基金”,首募規模152.2億元。
分類施策:分類定責全方位推進改革
作為競爭類企業的上港集團,順利實施瞭第一期的員工持股方案,共有1.6萬名員工自籌資金參與認購,占上港集團員工總人數的72%,認購金額超過18億元;
而作為公共服務類企業的久事公司,則深入推動公交體制機制改革,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乘客滿意度指數連續5年排名行業第一。
“分類定責、分類考核、分類發展、分類履責”,在此輪上海國企改革中,“分類施策”成為關鍵詞。
根據改革方案,上海國企分為競爭類企業、功能類企業、公共服務類企業三大類型。分類突出國有企業的市場屬性,兼顧股權結構、產業特征和發展階段,通過分類定責,全方位推進國資國企改革發展。
其中,競爭類企業戶數超過70%。此類企業在改革中以公眾公司為主要實現形式,積極推進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目前,市管企業實現公司制改革全覆蓋。近年來,隧道股份(上海城建)、華建集團(現代設計集團)、綠地集團、國泰君安、上海銀行、華誼集團、臨港集團、上海電氣等先後完成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整體上市和核心業務資產上市企業已占競爭類產業集團總數2/3。
針對功能類企業,以完成戰略任務或重大專項任務為主要目標,兼顧經濟效益,努力成為城市功能區域投資開發、重大項目建設中富有效率的投資和運營公司。申迪集團、臨港集團、申虹公司、世博發展集團等承擔的國際旅遊度假區、臨港產業園區、虹橋商務區、世博園區等重大城市功能區域建設按節點進展順利。
對於公共服務類企業來說,則以確保城市正常運行和穩定、實現社會效益為核心目標,努力成為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有機統一、服務質量領先的公司。
目前,國資國企承擔瞭全市90%以上的天然氣液化氣供應,80%以上的保障房建設和舊區改造,以及城市公共交通,75%以上的自來水供應和污水處理。
強化創新:激發企業內在創新動力活力
此次上海國企改革的路徑中,“科創”二字同樣至關重要——出臺《關於鼓勵和支持本市國有企業科技創新的若幹措施》,通過建立健全一整套激發企業內在創新動力、發展活力的考核、激勵和評價機制,促進國有企業成為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的市場主體。
在考核評價體系中,讓創新成為導向。上海通過制發《市管國有企業法定代表人創新轉型專項評價實施方案》,在全面推行企業領導人員任期制契約化管理的基礎上,加大科技創新指標權重。
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投入機制,是鼓勵國企加大科創力度的又一重要舉措。上海率先發揮國資收益資金支持的杠桿作用,每年安排不低於30%的國資收益資金,重點支持主動承接國傢或部市級重大專項的企業,帶動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支持企業建立科技成果轉讓收益分配制度。推廣上汽集團、上海紡織等將容錯機制寫入瞭公司章程或制定工作細則等經驗。
鼓勵國企科技創新,更重要的是發揮“人”的作用。上海國企積極完善以活力為追求的人才聚集機制,設置首席工程師、技術總監等專業崗位,形成技術性創新人才實現價值的新通道。據悉,目前市國資系統形成瞭以6傢中央研究院、49個國傢級和186個市級的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276傢高新技術企業以及8.7萬名科研人員為核心的研發體系。牽頭建立瞭25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19傢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原標題:上海成為國資國企改革排頭兵,分類改革調動企業發展活力)

醫療電動床價格>居家電動床價格

老人電動床推薦5DCB4C2757F5E789
arrow
arrow

    mci970d4b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